受灾害天气影响,今年我国农作物生育期推迟,增加了夏玉米等粮食作物遭遇早霜和寒露风的风险。目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以防早霜和寒露风为重点,促生长、促早熟,增强根和叶的生理活性,促粒多,争粒重,确保秋粮丰收。
玉米促早熟
一是浇好灌浆水,防旱排涝。俗话说“春旱不算旱,秋旱丢一半”。9月份部分地区容易出现秋吊干旱,水分供应不足,影响灌浆进程,粒数减少,粒重降低,直接造成减产。宜在玉米乳熟末期即收获前7-10天浇水,水量不宜太大,以防止倒伏。如果出现大雨,则要在雨后及时查田清沟,排除田间渍水,防止涝害。
二是及早去除空秆、病株和无效穗。玉米孕穗后就要及早彻底割除空秆和病株,清除的丝黑穗病株要带出田间,深埋处理。这样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,减少肥料消耗,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发育,促使大穗饱粒的形成。
三是放秋垄喷微肥,积极促早熟。虽然近几年初霜期明显后移,但是今年播种延迟,玉米生长时间受限,在8月中下旬玉米灌浆期采取放秋垄、喷施磷酸二氢钾、掰小棒、打底叶等措施,能有效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,减少养分消耗,促进早熟丰产。
四是保叶护顶,适当晚收。玉米蜡熟末期,切忌打叶削顶,可以站杆扒皮晾晒,加快籽粒脱水速度,促进早熟,提高玉米品质,平均可降低3个百分点的水,增产5%左右。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,籽粒变硬发亮,乳线消失,基部出现黑色层时,应及时收获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在早霜前1-2天割倒玉米秸秆码放,带穗收获,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