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签: 稻田 灌溉 技术
农谚说:“水是稻之命,又是稻之病”,这说明水分管理在水稻生长中的重要性。科学灌溉又仅满足水稻生理、生态需水,提高单产,改善品质,改善稻田生态,而且能显著节水节本。具体要求,掌握浅水移栽、薄水促蘖、够苗晒田、寸水护苞、后期干湿交替、以湿为主,收获前10天左右断水晾田的原则。
1、返青期 稻田保持一定水层,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,促进早发新根,加速返青。但水层过深,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,会影响叶片功能,造成叶片死亡,影响生长的恢复。
2、分蘖期 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。这种水分状况下,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,光照好,促进分蘖早发、快发、单株分蘖多、分蘖成穗率也较高;随着水层的加深,分蘖也会受到抑制。因此返青分蘖期宜保持3cm以内的水层。
3、晒田促根 分蘖末期适时晒田。适时晒田就是群体总茎蘖数达到计划数的85%左右时开始断水晒田。通过晒田既能改善土壤环境,增强抗倒,抑制无效分蘖,巩固有效分蘖,增强茎鞘物质积累,改善群体质量,基部透光好,增强通透性,改善土壤环境,消除有毒物质,减轻病虫害,有利于氮同化作用为主,逐步转面以碳同化为主,有利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。晒田时期:一般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适宜。晒田程度:根据苗情和土壤而定。苗数足、叶色浓、长势旺、肥力高的田应早晒、重晒,其标准为:田边开大裂口,中间开“鸡爪裂”,人立不陷脚,叶片明显落黄;反之,应迟晒,轻晒或露田(晾田),轻晒标准为:田边开“鸡爪裂”,田中稍紧皮,人立有脚印,叶片略退淡。总之,通过晒田后,应使禾苗生长健状,出现“风吹稻叶响,叶尖刺巴掌,下田不缠脚,叶挺茎杆状”的长相。
4、幼穗发育期 幼穗发